招生热线:0556-8937029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

发布时间: 2010-06-11 处室:教科室 作者: 点击: 6538

——《〈师说〉课堂教学实录》简评
潜山县职教中心  朱爱笙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还原生活的本质,真正发挥“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功能,历来是语文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近读网上《〈师说〉课堂教学实录》,对这位授课老师的渊博的学识和应对自如的教学技巧非常佩服和赞赏,尤其是对授课老师能紧密联系学生认知,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深有感触。

     首先,导课时,教师用了一个同学们熟悉的有关数学竞赛的故事,引出一个貌似有理实则错误的观点,激起学生关于如何认识教师作用的激烈争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顺着教师的有意诱导,学生不断抽丝剥茧,从已有的知识积淀出发,思维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终于有了一个渐为辩证和科学的结论。

     其次,对“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关于“必有师”的探讨,教师并没有强迫学生接受作者和自己的观点,而且充分的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语文学习的触觉向广阔的课外生活伸展,使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的知识获取已经不再是一种枯燥的被动吸纳,而是一种主动的快乐的研究与生成。例如:有学生提出,法布尔虽属自学成材,但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问,他请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师。教师对他的说法及时加以鼓励,并认为他的看法也符合韩愈的“闻道在先者为师”的观点。然后教师又指出,“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就是从这些至今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出发,教师推导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法布尔先生有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并用“一字之师”、“一题之师”加以佐证。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的确立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

     第三,在和学生交流“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议题时,老师并不急于先下断语,而是用“小鸡崽是老母鸡孵出来而来到人间的”这样一个极具生活化的鲜活事例来进行类比,让学生逐层深入展开辩论,在让学生明白了“石头孵不出小鸡”和“小摊上卖的鸡蛋摆了20多天还是出不了小鸡崽儿”这两个方面的事理之后,教师才作了最后的总结。教师指出,老师对于伟人的成长,就象老母鸡和孵化器起的作用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不能抹杀的。在学生明辨是非,认同了韩愈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和家长里普遍存在的“择师”“择班”倾向,教育学生要想学有所成,个人的主观努力起着决定作用,而教师只是个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作用既不能否定和低估,也不能过分夸大,因为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同时告诫学生肯定教师的作用,尊重教师的劳动,不等于对老师的一切要求唯唯喏喏,惟命是从,而是要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像《论语》倡导的那样“当仁,不让于师”,做亚里斯多德一样的明智者,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纵观《〈师说〉的课堂教学实录》,不难发现这位授课老师不仅对教材和学生作了认真的研究,能有的放矢、机动灵活地组织整个教学过程,高标准的实现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他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的精髓,大胆开发和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生活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将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引向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能紧扣教学目标,运用精到独特的眼光和手法将各种生活现象加以提炼和点化,使之达成和课本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应该说,这堂课鲜明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展示了授课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完成了一个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