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556-8937029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听课与评课的原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 2010-06-11 处室:教科室 作者: 点击: 8577

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国庆

  一、新课程“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是指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学生是否达到学会和会学的教学效果。“论教”主要是从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的四大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评价模式的要素:
  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②评价与有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
  ③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④评价的对象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重视学习过程,其根本特征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下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程下我们该怎样听评课
  1、传统的听评课方式的关注点:
    ①教师的导语设计
    ②教师的讲授、提问
    ③教师的教学流程
    ④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
  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参与听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优、提职、晋级等联系起来,这种听评课方式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够使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启发艺术、导入艺术、组织艺术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往往呈现单一化,通常是以学生为对象的上课形式。
  2、新课程下听评课的关注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a、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b、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c、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②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③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做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去仅凭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就可以走上讲台的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当然,任何事情单方面走过了头都是可怕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一节语文课可能会被上成艺术课、生物课,等等。显然,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
  ④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学组织策略很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听课者在听评课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是否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自主性教学策略。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探究性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三、听课与评课的技能
  1、听课的技能
  ①听课前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作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自己教,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我们提倡校长推门听课,听课前要有目的掌握班级的教学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失。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时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深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上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随时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听课听什么?
听课堂的结构: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听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怎样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这是 成功与否的关键
听课的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板书详略得当,提纲挈纲;多媒体运用恰当好处
听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
听课的细节:教师的语言、手势,综合素质的流露,闪光点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地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上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评课的技能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看到有些老师课堂上表现不好,效率低,很大原因在于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②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等现象。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教学方法不是教师孤立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②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呆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③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价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④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资料,上课发试卷,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练”;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主自学式”,实为“自由放羊式”;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问题指向性不强,学生答无方向。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十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敦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若涉及对多名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比,那么这就需要编制比较科学的问卷或量表。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的常态课、公开课、优质课等不同类型的课都是有师生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对于教师的说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没有学生参与的空堂教学或者室外活动的教学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听评课的方式及目的应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不断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听评课的需要。
  四、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1、关于合作学习
  案例一:某教师在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中,班级的桌子上课前已两两相拼,学生来了以后经过教师的安排,分小组围坐,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多次一声令下,学生迅速进入小组学习状态,并开展热烈的讨论,我认真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小组是成绩好的学生一个人发言,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学生各讲各的;有的小组学生乘机休息或玩耍没有进入状态……。时间差不多了,即使有些学生正处于激烈的讨论,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看看时间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嘎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被点名发言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正确的背出结果来。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很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在一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上面案例中是当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整个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看似热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即使在观摩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担心时间不够,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习时间并没有得到保证,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  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可发给学生学习卡片讨论题。其三,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2、关于情境教学
  案例二:某教师在一节小学数学借班观摩课《字母表示数》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展示课件并亲切地说:“小朋友们,你们会唱儿歌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师生共同唱“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老师问:唱得完吗?同学们说唱不完,有的学生发言说:“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本节课,教师联系生活实例,创设合理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层层深化,具体的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
  反思:“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和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便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3、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县农远工程顺利实施,在全县“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几乎所有选手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何把传统教学中的好的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改进。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华而不实,缺少实用性。有的教师出现整节课没有主干知识板书;有的教师以课件动画代替演示实验等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可信度,教师只是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努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稳步推进。县教育局将继续坚持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县教育局将继续以小学质量检测、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高中毕业班联考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相关措施,确保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的领先位次。然而对于在评选过程所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首先,学校要有“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打造名牌”的战略目标,学校领导要把抓教学质量提高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来认识。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学校要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自学,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教研平台,努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研究的品质。其次,学校要积极营造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立足本校实际,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学校要建立“三定”备课制度,经常开展“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的研修课活动,逐步形成领导牵头、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教科研之风。再次,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成果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争取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要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学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不断总结反思,密切联系书本和课堂,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成功应给予适当奖励,以坚定他们的教科研信心,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做为教师首先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型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成熟型教师,就必须具有较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评选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教材处理平淡,挖掘深度不够;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浅薄,不能准确理解文本,课文分析和概念的讲解不透彻,驾驭教材能力教差。有的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高,指向性不强,课堂上是启而不发。还有极少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板书、语言教态有待改进。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切不可只求一招一式的模仿,而忽视了自身功底的养成,要养成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的习惯。勤能补掘,通过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会有薄积厚发。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仅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是不够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分析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创生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二OO八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