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556-8937029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三观”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0-05-08 处室:政教处 作者: 点击: 4967

    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要坚持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学观。

    一、以发展自我为本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支撑职业教育人才观的两点是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规范学生有序的行为)和职业技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中职教师一定要树立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新型人才观。
    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中学生进校时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底子薄弱,纪律松弛,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有违法的现象存在。但事实上,职中学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如:模仿能力强、善于人际交往、活泼好动、做事喜欢标新立异等,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容易被忽略的“潜物质”,一旦开发出来,将会成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对职中学生首先要挖掘学生的“潜物质”,因势利导,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岗位能力为要旨,将学生带入自我约束、主动学习、努力成才的新领域。其次,树立一颗“爱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让学生感悟到“爱”的真谛,从而达到“大爱”。第三,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长学生的志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鼓励学生开放思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实际,发展自我,尽早融入社会。第五,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尤其要强化突出以诚信为根本、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个人素质。
    2.规范有序行为。要成为人才,除了具有合格的思想品德之外,还要有规范的“行为”,有“为”才有“位”。这个“为”一是指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二是指会“做”,即学生要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能工巧匠。“为”即会“做”,只有会做了,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校的做法是首先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大力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建立“以生为本”的和谐校园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株草都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载体。第三,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取得多项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帮助学生建立起成才的通道。
    “良好的思想品德+技能特长”构成人才的基本框架。我们正是从这些方面着手,培养了一大批受社会欢迎的、能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技能型人才。

    二、以顺应时代为本位,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职业学校的办学必须面向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职教将无路可走;没有办学特色,职教将越走越窄;没有社会培训,职教将是一潭死水。为此,我认为职业教育观应以顺应时代为本位,办活职业学校。
    1.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主。针对职中学生实际,我校探索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课外活动系列化,团队活动专题化,能力训练递进化,专业技能模块化,自主创新多样化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校园内呈现出一派与普高截然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等职校普遍头疼的流失生率也降至办校以来的最低点。
    2.变文化教育为主为技能训练为主。中等职校办学方向和普高不同,它没有升学任务,因此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强调职校特色。我们对职校文化课教学不提过高、过深要求,不拓展,不延伸,同时要求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围绕专业岗位要求进行适度教学,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把学生更多的时间用在技能训练上,通过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熟练度。同时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职校课程改革,组织教师编写实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
    3.变学历教育为主为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四大培训工程”。而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专门人才,单纯依靠中等职校的学历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启动社会培训工程,让培训教育成为职校的半壁江山,一是为学校创造一定的收入,二是当生源萎缩时,使得学校仍能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为此我们提出了“专业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培训富校”的办学理念,从而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保证学校的长盛不衰。
    4.变“管死”学生为主为“管活”学生为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各展所长,必须由“教”的层面向“育”的层面转化。从细微之处去关爱学生,对职中学生要“小错不迁就,大错不严究。”保持“育”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用好的课堂滋润学生、用好的老师感染学生、用好的报告启迪学生、用好的书籍慰藉学生、用好的榜样激励学生、用好的节目充实学生、用好的网站亲和学生、用好的环境熏陶学生,最终实现“育”的最大效能化。

    三、以变革教育为本位,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随着人才观、教育观的转变,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育的自我变革,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
    1.对专业设置的要求。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只有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提倡“专业立校”,才会使人才适销对路,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的吸引力,最终实现职业学校的人才观战略。我们学校一是以科研为先导,对专业设置进行有关调研;二是以需求为方向,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树立“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三是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2.对教师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与普通高中的教师相比,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更大,教学任务艰巨,要求也更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必须高度热爱自己的事业,尤其是职教事业。其次要面对职中的生源实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再次要有扎实的技能知识和过硬的动手能力。学校要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甚至是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文化课教师对专业课程要能基本了解,专业教师在技能实践上必须自我加压,增加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使自己成为“三师型”教师。最后要有克勤克俭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当然,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做到教学相长,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也十分重要。
    3.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也要顺应潮流,进行变革:要变讲为导,以讲为辅,以练为主,加大课堂能力要求的训练量;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加速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改革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方法,坚持课堂教学

及评价方法的统一性、多样性、科学性、实用性,把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把文化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坚持课程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4.对教学管理的要求。针对职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的现状,在某些学科宜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措施,分层要求,分层授课,分层考核,增加选修课程,增加人文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现文理渗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即中等职校“学分制”是对传统教学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它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营造教科研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增强学生进取心和求知欲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实行“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保障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好风凭借力,乘势正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强化“三观”意识,加强学校管理,一定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潜山县职教中心

供稿:政教处